一、讨伐张勋响应护法易速宝
冯玉祥率部北返后,奉命恢复第十六混成旅番号,驻通县、廊坊一带,加紧练兵。
冯玉祥被视为陆建章的亲信,又有四川倒袁之举,段祺瑞对冯部不仅歧视,并且打算分割使用加以控制。1917年4月,终于免了冯玉祥的旅长职务,改调他为正定府第六路巡防营统领。冯部获悉后大哗,不肯让冯走,通电要求政府收回成命,段祺瑞打算施用武力镇压。后来,经过陆建章调解劝说,全体官兵才挥泪为冯玉祥送行。
冯玉祥弃职后去京西天台山休养。
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段棋瑞与黎元洪的矛盾,撮合段祺瑞与张勋合作,7月,终于演出张勋复辟丑剧。张勋驱逐黎元洪,解散国会,拥护溥仪复辟,北京又高悬出龙旗。
冯玉祥闻讯后,决心讨伐。
他一面通知第十六混成旅备战,一面亲往天津与陆建章等谋划行动部署。段系人员也来要求冯玉祥拥护段祺瑞出来领导讨伐张勋。7月6日,冯玉祥在廊坊誓师讨逆,并发出驱张通电。冯玉祥率领部队首战万庄告捷,继续向丰台进击,张勋辫子军溃不成军向北京败逃。这时讨逆军四处响应,段祺瑞急派人出面调停。冯玉祥12日发电反对调停:“既为叛国之贼子,安有调停之余地?……非歼逆党,不足以安天下,非杀张勋,不足以谢国人!姑息养奸,除恶务尽。敝军官兵,誓不与逆贼共戴天日。凡我同胞……谅有同心。务祈坚持到底,勿任调停。”
展开剩余88%12日晨,冯玉祥向天坛总攻,张勋逃往荷兰使馆,复辟军被消灭,但其将领与祸首却受到段祺瑞等的庇护,逍遥法外,溥仪也仍居住故宫。冯玉祥极为愤感。7月14日再次通电,要求严惩复辟祸首,驱逐溥仪出宫。重揽政权的段祺瑞已达到驱逐黎元洪、解散国会、毁弃《临时约法》的目的,对冯电根本不予理睬,只令第十六混成旅回驻廊坊。这时,张勋愤愤不平地发出“公等卓见,亦早低共和……若必激浪扬沙,翻云覆雨,深恐九州鼎沸,无以奠灵。”“己获巨罪,人受大勋……”等两电后,冯玉祥才知道段、张合作的内幕,从而更加深了对段系的鄙视与憎恶。
反对张勋复辟,冯玉祥立了大功,段祺瑞却以“三造共和”的英雄自居。
段祺瑞的嫡系将领都得到了提拔,唯有冯玉祥被冷落在一边。
段祺瑞上台后,拒绝恢复《临时约法》与国会,为此孙中山在南方树起护法旗帜并组成护法军政府。段祺瑞凭借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,用大批借款来扩军备战,妄图用武力统一南方。冯玉祥目睹连年内战给人民、给国家带来的苦难,他决心不再参加内战,并与吴佩孚、商震等9位旅长相约,要求他们也反对内战,尽力制止内战。
护法军攻击福建,段祺瑞令冯玉祥率第十六混成旅增援福建督军李厚基。冯玉祥先借口兵力不足,在归德(今河南商丘)招募新兵;又以津浦线北段遭大水铁路不通而姗姗未动。最后段祺瑞严令开拔,冯玉祥于11月中旬绕道京汉、陇海南行到达浦口。冯玉祥日日致电陆军部,催拨薪饷弹械船支易速宝,摆出即将赴闽的架式,却停止不进。
1918年2月,段祺瑞集中兵力攻湖南,又令冯玉祥援湘。
冯玉祥被迫溯江而上,边走边停,故意拖延时间。
最后驻屯于湖北武穴(广济),连发两封坚决主和的通电。电文痛陈内战危害,主张南北停战,和平解决,恢复国会,以伸民意。主和通电震动全国,段祺瑞为此大怒,将冯玉祥撤职,令曹锟前往查办,并调17个旅包围冯部。第十六混成旅官兵也极为愤慨,发通电质问驳斥,坚决要求收回成命。后来经过调停,方始作罢。冯玉祥为了保存实力,暂且服从曹锟调遣,于3月下旬离开武穴,率部经湖北公安、石首向湘西开拔。
二、驻军常德督陕督豫
因为主和,冯玉祥与南军取得谅解,南军自动后撤,7月,冯部进驻常德。冯玉祥兼任湘西镇守使,辖常德、桃源、临澧3县。在这期间,冯玉祥又补充新兵1500名,并对部队进行系统训练。组织教导队,分军官、军士两班培养干部。从此,冯玉祥的部属都是经他训练培养的,冯的军事集团开始形成。冯玉祥任湘西镇守使时,在地方上兴利去弊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,如取缔、整理已滥发的纸币,修建桥梁、公路,加固堤坝,种树造林,整顿教育,兴办企业,创办习艺所,禁运禁销鸦片等。
特别是对日军的强硬态度博得人们赞扬。
沅江日舰上的士兵经常上岸横行。一天,日兵拒绝接受检查,殴打值勤的中国士兵,引起搏斗,日兵3人受伤。日舰长无理要求以日本军法处置中国士兵,冯玉祥立即脱下一支鞋要教训日舰长,冯说按日本军法处置中国士兵,是对中国的侮辱;按中国军法,值勤士兵忠于职守,我要以大功奖励他。日舰长无奈,只好妥协了事。
当时五四运动影响已波及常德,常德学生上街宣传:不买日货,不乘日船,并捣毁了几家日本洋行。日商向冯玉祥提出赔偿损失、惩办祸首、正式道歉、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等无理要求。
冯玉祥不仅完全予以拒绝,并肯定学生的行动是出于义愤的爱国行动。
他告诉日商,若要今后不发生这种事,洋行必须贴出告示,表明极力改革过去不良的经营方法,使群众满意,就不会再被捣毁了。日商仍纠缠,于是,冯玉祥派两名手持大刀的士兵在日本洋行门前站岗,以保证日商的安全。结果谁都不敢进去买东西,生意十分萧条。日商一再请求撤除门岗,冯说:“撤了,若再出事,我担不起责任。”最后日商立下字据,声明以后出了事,由日方自己负责,一场风波才安然了结。
1920年7月,冯部奉北京政府令从常德移驻湖北。此时直、皖两系军阀已开战,冯玉祥不愿参加混战而困驻武汉。冯玉祥致书孙中山,表示“虽扼于环境,未能追随,但精神上之结合易速宝,固已有日。”孙中山派徐谦去见冯玉祥,从此冯玉祥与孙中山有了交往。
11月初,冯玉祥奉命进驻信阳。冯部的饷项,虽然屡次要求拨付,直奉两系组成的政府,均置之不理。第十六混成旅自撤离湖南后,饷项无着,至今已逾半载,官兵每日只以盐水咽杂粮,勉强度日。冯玉祥万般无奈,截留了北洋政府铁路收入款项10万元,才把军队维持下去。1921年,第二十师师长阎相文被任命为陕督,欲用武力接收,调第十六混成旅随同前往。经过入陕战斗,阎相文极力主张将冯部编为第十一师,任命冯玉祥为师长。北洋政府却附以不加饷、不加械为条件,来限制冯部扩张。
1921年8月,北洋政府命冯玉祥继任陕西督军,冯玉祥深知陕西地瘩民贫,正处于粥少僧多的拮据局面,于是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,借“助直战奉”的机会,调离陕西。战后,冯玉祥调任河南督军。冯玉祥在督陕督豫期间,首先扩充整顿军队。除坚持原有的训练,又改卫队为学兵团,挑选有文化的士兵培养为下级干部;另外组织高级战术研究会,讲授高级战术、欧战新战术,来提高中高级军官素质。此外还充实手枪队和工兵营的装备并扩充了三旅军队。在地方事业上,他整顿纸币、办理财政,兴办教育,修筑公路,装设电话线等,尽量做一些对地方有利的事。
三、南苑练兵推翻贿选
冯玉祥任河南督军的时间不到半年,即遭到吴佩孚的排挤,被调任陆军检阅使,失去了河南地盘。冯、吴之间存有芥蒂已非一日。吴佩孚掌握实权,正欲武力统一中国,冯玉祥拥有的实力和威望都引起吴佩孚的嫉恨,在吴佩孚心目中,冯玉祥是个不易驾驭的人物,他认为冯的势力越来越大,终将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;再加冯玉祥生性耿直,性格倔强,每每对吴佩孚有所得罪,
如吴佩孚过50寿辰时,许多官僚政客送重金重礼,冯玉祥不以为然,他送给吴一坛清水,说是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。
1922年11月,冯玉祥率第十一师及3个混成旅抵北京,分驻南苑、通州、旃檀寺。陆军检阅使是个有职无事的差事,以后这两年,冯玉祥集中精力训练部队,练就了3万能攻善战、纪律严明而又具有一定爱国精神的精兵,为他以后事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。在训练中,除按军士、低、中、高级军官的不同要求进行学科和术科的正规训练外,又举办高级教导团、学生团、电学传习所、培德学校等。冯玉祥注意使兵士“劳而不苦”,因此他力求使士兵吃饱穿暖,讲求卫生,虽然终日上操场上课堂,但能有秩序、有节制的生活,便不觉得“苦”。另外又组织读书会、讲演会,进行各种演习,使部队生活活跃而有意义。
冯玉祥治军极有特色。
他对部队大力进行爱国教育。特别注意利用日常事物,随时进行爱国宣传。如练习射击时,把射击靶子做成日本人模样,在军中加强以日本为假想敌的训练。他还编写《爱国精神》等小册子,进行“守本分、耐劳苦、保国卫民、捍卫外侮”等当兵宗旨的教育。提倡为百姓服务,也是他治军的一个特点。他教育士兵不要忘掉百姓、不要欺压百姓;提出军队“以保民为天职,以利人为人为主义”。
冯部所到之处,挖河筑路、植树造林、治病济贫、抢险救灾,尽量做一些对地方百姓有利的事。
他治军的另一特点,是提倡对军队及官佐眷属进行生产技能的训练。冯部注意开展军工、军农、军矿、军路活动,兴办针织厂、织袜厂、肥皂厂。这样既能减轻国家财政经济负担,又使官兵学到终身养生的本领。冯玉祥还提倡长官爱护士兵、官兵“同甘共苦”;注意文化学习;严禁、严惩腐化的行为和生活,致使冯部迥异于其他旧式军队。
1923年旅顺大连租借期满,全国民众团体奔走呼号要求取消“二十一条”收回租借地。冯玉祥通电响应,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与“二十一”条,并表示“民心不死,事无不成,玉祥求时才拙,爱国心长,痛外患之日深,言之落泪;见彼辈之强暴,誓死力争,既牺牲一切,亦在所不辞。”
5月7日,冯部召开盛大的国耻纪念会,邀请各界人士参加。
忽然接到当局打来的电话,说什么不宜召开这种会议,否则引起外交纠纷。冯玉祥当即反驳:“难道必得将军队解散,枪炮都迭给外人,才没有外交纠纷吗?”为了配合城内群众的纪念活动,下午,冯玉祥派3个营进北京城内武装游行,以壮声势。平时遇有庆祝活动需要挂万国旗时,冯玉祥总叫部下把其中的日本旗撕下。当有日本人质问为何没有日本旗时,冯玉祥回答:买不到带有日本旗的万国旗,可能我国人民愤于“二十一条”,不卖日本国旗。
以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军阀,从英美帝国主义获得大批借款,不断扩大军事力量,妄图武力统一全国。又制造“二·七”惨案,并演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,为全国人民所痛恨。冯玉祥对曹、吴的倒行逆施、穷兵默武极为恨恶,但又苦于力量单薄无力与直系军阀势力抗衡。当时,冯玉祥常与孙中山方面的徐谦等来往,采纳了联奉、联皖,推翻直系的策略。于是,冯玉祥派人与奉、皖联络,以“奉军不入关”、“孙中山主政,段祺瑞主军”等为条件,约定共同反对直系军阀。同时冯玉祥又联合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胡景翼、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共同行动,秘密策动推翻曹锟、吴佩孚的统治。
1924年9月,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。
吴佩孚任讨逆总司令,下分三军,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;胡景翼为援军第二路司令,冯玉祥决心乘机行动,他先在北京城防布置了内应,向曹锟建议调孙岳率部进京,任警备副司令;又把新招募的万余名新兵,编成3个补充旅,由孙良诚,张维玺、蒋鸿遇任旅长,以训练为名不予开拔;将一营精悍步兵留驻北京旗檀寺,又派蒋鸿遇为留守司令兼兵站总监,总理一切。
冯玉祥所部被吴佩孚指定经密云、古北口、滦平、赤峰等地向吉林开鲁进发,为了免除曹、吴的疑忌,冯军在粮饷军械都受扼制的情况下,仍然于9月21日陆续开拔。一路上,山路崎岖,人烟稀少,行军十分困难。冯玉祥抵滦平后,于10月19日召开旅长以上军官会议,议决秘密班师回京。冯玉祥在军事上布署:进占长辛店,截断京汉、京奉两路交通;位于通州、喜峰口、平泉一线的胡景翼部,向南转移,占领京奉路的军粮城、滦州一带;令鹿钟麟率部兼程返京,会同孙良诚、张维玺、蒋鸿遇旅一起入城;冯部其余各旅,也按期返京。
冯部以三日徒步行军六七百里的速度,于10月22日抵北苑。23日凌晨,由孙岳部迎入城内,没有鸣放一枪就解除了总统府卫队武装,接收防务,幽禁了贿选总统曹锟。市民们早上起来,见到站岗的士兵带着“不扰民,真爱民,誓死救国”的白布臂章,又见到冯玉祥的安民布告,才知道冯部发动了北京政变。街谈巷议,认为冯玉祥用兵真神速。
10月24日,冯玉祥抵达北苑,即召开胡景翼、孙岳等人参加的会议。会上公推冯玉祥任总司令,组织国民军,并决定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。同时,会议又决定电请段祺瑞入京任国民军大元帅。这一方面是怕吴佩孚与段祺瑞联合,使京敬各军受挫;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段祺瑞使鲁督郑士琦、晋督阎锡山在津浦、京汉线上截阻直系援军北上。事后冯玉祥评述迎接段棋瑞出山这一决定时,不无感慨地说;“一时只看见了军事的成败,而忽视了政治的后果。……真是差之毫厘,谬以千黑”。会议并且决定筹组摄政内阁代行中枢政务。同时通电全国,主张召开和平会议,解决国家的重大问题。
11月2日,以黄郛为总理的摄政内阁组成,冯玉祥坚持国民军不派人参加内阁,以避免揽政的嫌疑。
冯玉祥认为摄政内阁的施政方针应该是:打破雇佣式体制易速宝,建设极廉洁政府;用人以贤能为准,取天下之公材,治天下之公务;对内实行亲民政治,凡百设施,务求民隐;对外讲信修睦,以人道主义为根基,扫除一切攘夺欺诈行为;信赏必罚,财政公开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纯旭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